杜预为什么能进文庙和武庙( 二 )


杜预可以说是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其是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 。纵观杜预一生,灭东吴,写巨著,绝对是文庙中的名将,武庙中的大儒 。
要知道在封建家天下的时代,任何提倡某一位或某一个群体甚至某种思想的事情发生,背后必然涉及到统治阶层的利益 。文庙设立之初是东晋统治阶层为了笼络人才,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儒家子弟成为了其中的中坚力量 。也就是说能进文庙的都是大儒,尤其是能成为十哲的人物那更是对儒家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 。
杜预本人,其实几乎没有什么武艺 。每有军事活动,朝廷都要召他参谋规划 。他知彼知己,善于同敌人斗智,可以说是一个懂战争谋略的智将 。杜预虽出身在高级官僚家庭,但他不是那种只知享乐的纨绔子弟,从小博览群书,勤于著述,对经济、数学、史学和工程等学科都有研究 。因此可以说,杜预不愧为文庙中的名将,武庙中的大儒 。
杜预凭什么能够享文庙和武庙,他有哪些过人之处?杜预文武双全,是晋朝灭吴统一的最大功臣 。谈及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那真是一段脍炙人口的“大历史时期”,在这段百余年的烽火狼烟中,猛将名士简直是浩如星河,层出不迭 。刘备,诸葛亮,曹操等人都是一等一的“当世英雄” 。不过三国的终章,似乎就充满了无奈和遗憾:魏蜀吴三家归晋,司马家笑到了最后 。作为晋朝鞍前马后的得力干将,杜预也在死后被同时入选了文庙和武庙 。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能够斩获如此殊荣呢?
杜预是灭吴第一功臣 。熟悉历史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晋朝能够统一三国,功劳最大的两位重臣,就是“羊公”羊秙和“武库”杜预 。前者以仁义文明,为晋朝贴上了“出师有名”的标签,几年来改善民生,积蓄民力;而杜预则一经上位,就统合全国的力量,向吴国发起了全面的总攻,进而“一举灭吴” 。晋帝扫清六合之后,谈及自己账下的功臣,也以杜预为第一,羊秙为第二 。杜预因为久习兵法,甚有韬略 。被世人称之为“武库” 。他在军政两方面,都有着杰出的贡献 。为将,是傲世天下的名将;为相,将举国上下治理的井井有条 。
最难得可贵的是,杜预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学问家” 。与他杀伐果断的大将形象相反的是,杜预还是一位著名的“学者” 。他后来辞官不出,一心在他修饰经典,对《春秋》有着独到的见地,我们如今在市面上能够买到的,流通的《左传》,基本上就是以杜预的版本为主 。后来,人们又把他的版本入选到《十三经集注》当中,可见这是一位“天下奇才” 。
综上所述,杜预文武双全,在军政文学各方面都有着出色造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