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说端午节快乐( 二 )


2、悬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
3、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 。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 。
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 。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
4、点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 。所以在端午节时,古人们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
参考资料来源:邯郸网-端午为何说“安康”而不是说“快乐”
人民网-端午节习俗盘点
为什么有人说端午节不能说端午快乐端午节是一个祭祀、悲壮的日子,不宜说快乐 。端午节的起源,跟屈原投江是分不开的,也正因如此,端午节就和纪念、忧伤等字眼联系在了一起 。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既是一个祭祀的日子,也是犯禁忌的日子,更是一个悲壮的日子 。所以不是所有节日都是可以互祝快乐的,如清明节、端午节,只能互送"安康” 。从这个角度说,端午节可谓古代祛病防疫的重要节点,因此说“端午祥瑞”“端午安康”,显然就贴切得多 。
扩展资料
端午节的禁忌
1、忌游泳 。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忌游泳,尤其忌到曾经溺死过人的地方游泳,因为人们认为,在端午节那天“溺死鬼”最凶,要找替身“还阳” 。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让其分享免其作粽的习俗 。
2、儿童戴的香包忌丢失 。
在北方一带,小孩子有佩戴香包的习俗 。小孩子戴的香包是不能丢失,传说如果小孩子丢失了佩戴的香包,一年之内会有大灾 。端午节过了以后,小孩子要将所戴的香包扔到水里,这样才能免除火灾 。
3、忌恶日 。
【为什么不能说端午节快乐】由于五月为“恶月”,重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所以这天又有“躲午”的习俗,即周岁以内的婴儿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逃脱灾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