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萨之战,清朝明知火器厉害,为何还坚持海禁与骑射为根本( 二 )


虽然雍正一朝极力遏制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但是宗室中仍有很多不顾禁令继 续奉教者,据教会统计,雍正十年,北京有领洗者1157人,领圣体者7200人 。正是在对被同化的担忧和“满洲之道”逐渐弱化的现实下,雍正时期开始大力倡导满洲的简朴之道 。

雅克萨之战,清朝明知火器厉害,为何还坚持海禁与骑射为根本

文章插图
所谓“满洲之道”即特定而行之有效的满洲习惯,包括骑射、讲满语的能力等满族人特有的品质戮而过度的强调骑射所反 映在军事层面的就是对火器引进和革新的弱化 。这一时期,由于“继其后者,每非其人”,加之雍正帝的禁教政策,使得中国火器的发展很难与西方进行直接的交流, 而对“满语骑射”军事思想的重新重视,对火器的革新与发展来说不啻于雪上加霜 。
乾隆朝“苗乱”及民间火器禁止政策
乾隆时期,社会矛盾重重,地方叛乱不断,“苗乱”是其代表 。贵州苗乱时,苗人“数重围之,铳如雨骤” 。在镇压以“苗乱”为代表的地方叛乱的过程中,叛军或起义者对火器的获得和使用,使清政府深刻意识到保持火器垄断的重要性 。
雅克萨之战,清朝明知火器厉害,为何还坚持海禁与骑射为根本

文章插图
除了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直接监管控制以外,清政府还从其他方面采取了一些列 的防范措施 。最典型的就是文化上对火器相关铸造技术书籍的禁毁 。如宋人所著《武经 总要》、明代人所编《武备志》,在编纂《四库全书》时,均被列为禁书,不予收 如,而且还下令焚毁,雍正一朝,虽然有禁教、提振“骑射”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抑制了火器的革新与发展,但至少能承康熙朝之余威,火器铸造技术还能与之保持在同一水平 。经历乾隆一朝,仅仅一个甲子,火器铸造技术和演放标准非但没有进步,反而较原有水平大大降低了,不得不说与之有密切关联 。
白银流入通货膨胀无力发展火器
清朝所铸造火炮,绝大多数火器使用材质为铜 。钢铁材质的火器较铜质火器有优势,不仅成本低,而且炮身坚固,抗压力度更强,不易炸膛 。但是因为铁的密度较铜低,熔点相对较高,以中国当时之技术,很难锻造出精良的钢铁材质,因此用一般之铁冶铸出来的火器,会渣滓并存,极易引发炸膛 。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只能用铜来进行铸造 。
雅克萨之战,清朝明知火器厉害,为何还坚持海禁与骑射为根本

文章插图
早在康熙初年由于禁止对外贸易导致萧条,随着台湾的收复,康熙二十五年重新开放海外贸易 。在国际贸易的大背景下,美洲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据统计在 1644年至1830年间中国白银的货币储备翻两翻,在清初每年大约有1000万西班牙银元流入福建沿海的港口 。到十八世纪西班牙银元已成为一种常用的结算单位,先 在广东然后又在东南沿海港口和长江下游使用 。”由于大量白银的涌入远远超出 铜钱的供应,导致铜钱价值的通货膨胀 。
铜的稀缺,甚至在乾隆二年—度引发钱荒,“乾隆二年,以钱价久不平,饬大兴、宛平置钱行官牙以平钱价”,使得政府不得不出台严厉的措施,限制铜的非经济性流通使用,贵金属的稀缺,铸钱的需要,加之外患无虞,现有火器之实力足以镇压叛乱,军事需求不大 。因此,乾隆、乃至嘉庆时期政府多重铸火器而非新造 。而重铸之火器又多为“损坏锈蚀者”,加之官员“惟知惟累而省费,炮则并渣滓废铁入炉”,所造之炮水准降低也就不足为怪了 。
雅克萨之战,清朝明知火器厉害,为何还坚持海禁与骑射为根本

文章插图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满汉之间民族界限日趋模糊, 为了遏制这一趋势的蔓延,雍正时期采取一些列措施,力图提振“满语骑射”,以 期保持自身民族特性,但收效甚微 。乾隆时期在历次镇压地方叛乱时,满洲旗兵令人失望的战斗力,尤其是其“不及绿营兵丁”,尚“毫无奋勉,殊属可耻”的表现; 加之反清的地方叛乱中与“华夷之辨”思想的融合,更成为清廷决意深入推行“国语骑射”政策的催化剂 。
【雅克萨之战,清朝明知火器厉害,为何还坚持海禁与骑射为根本】雅克萨之战,发生于1685-1688年之间,此时处于17世纪末期,算是18世纪初期,在这一段时间内,清朝和沙俄双方都配备了火枪和火炮!存在错误,清朝在当时重用了火炮 就是所谓的神威大将军
雅克萨之战,清朝明知火器厉害,为何还坚持海禁与骑射为根本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