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有趣的树叶》
老师问:你知道哪些树叶?……幼儿一个接一个说出许多许多 , 很多我都不知道 。
当老师问:树叶有哪些作用?幼儿:琵琶叶可以做药、银杏树叶可以……
课后我了解到 , 这节课光是试教就已经三遍 , 老师丝毫没有意识到这样做是不明智的教学行为 , 豪不隐瞒地告诉我 , 每次试教都是本班的孩子 。更别说别的准备工作了 。(在此我只对这种现象加以分析 , 不针对老师 , 其实老师也是很想把工作做好才有这样的行为的)当时我对那老师说:“其实孩子说出那么多树叶的名称和作用是不正常的 , 说不上才是正常的情况 。”为了弥补幼儿表现出的无所不知的不正常情况 , 我设计了一张调查表 , 让那老师发给幼儿带回家 , 是让孩子和自己父母共同去查树叶作用的资料 , 如果经过调查能说出树叶的作用那也算是正常情况了 。当然 , 此乃下策 , 顺序颠倒了 。
虚假的课堂有一个特点:幼儿非常熟悉活动 , 非常配合老师 , 过程进行比较顺利 , 但是幼儿的眼中看不到生动、看不到兴奋、好奇、投入 , 因为他们已经没了挑战 , 适度的挑战才会有真实的兴趣与愉悦 , 现在他们就如同熟悉工作流程的工人在机械地重复完成一项熟练的任务 。
真实的课堂 , 才是最美丽的!我们要记住一点:我们上课不是给别人看的 , 不是取悦于谁的 , 而是带着孩子们一起演绎一段发展的故事 , 是为自己和孩子在上课的 。
4、少一点华丽 , 多一点平实 。
老师们回忆一下 , 你外出听的课、看的录象课 , 有多少节感觉是朴素的、实用的、常态下的课?许多课堂都披着华丽的外衣 , 这些华丽的外衣底下暴露的是刻意包装的痕迹 。
有的课情景表演、课件、动手制作、游戏、录象等热闹繁华 , 什么手段都用 , 全副武装 。
例:体育课《过河》
当中跳小河的三个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幼儿园教师上示范课需要注意什么】第一次自由跳小河(绳子有宽有窄)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跳过去的?
第二次活动:下雨 , 小河变宽了 , 提高了难度 , 运用方法跳过去 。
第三次:河里来了鄂鱼(老师坐在河中做鄂鱼)对面田里有害虫(海洋球) , 小青蛙依次跳过河捉到害虫 , 从鄂鱼身上跳回 , 将害虫放在指定的筐里 。
放松环节:小青蛙去小河里游一游 , 用绳子做波浪的动作等等 。
结束:全体青蛙一起抬着绳子高高兴兴地回了家 。
象这样的课 , 你听了、看了回去就能上了 。材料准备简单 , 过程层层递进、清晰明了 。
说实话 , 平时我们没有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制作、准备过多的教学具 , 有时也没有那个必要 。就地取材、一物多用等是我们要多去考虑的 , 但也要避免走入误区:认为东西越少越好 。那也不对 。关键是材料少了 , 环节设计巧妙了 , 幼儿的发展更好了 。当然 , 象科学探索活动还是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探索材料的 。
5、少一点控制 , 多一点自主 。
我这里所说的控制是指权威下的不利于幼儿发展的限制 。
常见的控制有以下几类:
1、范例的控制 。一年前 , 听一新教师上美术课 , 是中班的绘画《船》 , 她准备了一幅范画 , 一边让幼儿观察范画一边提问:大轮船由几部分组成的?(船身、船舱)船身、船舱是什么形状的?船上还有哪些东西?(红旗、烟囱、窗户)结果画出来的船都是一模一样的 , 好象全世界的船就这一种 。
2、语言的控制 。我们上课时经常会听到“你又不对了”、“又错了”“你不能……” 。有次我去听另一位新教师的兴趣班的美术课 , 她一会停下说:“坐端正”、一会拿起铃鼓让幼儿跟着她拍手 , 来组织纪律 。因为她刚本科毕业 , 组织语言不是很形象化不生动 , 幼儿不怎么要听 。所以她只能采取这种方式来维持秩序 。
3、其他控制:《蔬菜》一课由于时间拖长了 , 幼儿到后来明显坐不住了 , 那老师就拿着蔬菜的图片 , 一会走到这个面前说:“蔬菜请你坐坐好” , 一会到那个面前说:“蔬菜不喜欢你了” 。表面上似乎是情景性的维持秩序 , 但确实是一种变相的权威镇压式的控制 , 类似这样的还有很多 。
- 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包括哪些内容
- 怎么理解统计上的完备性
- 在小城市的普通高中,有可能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不错的大学吗为何
- 本人想做自媒体,在哪个平台上投放比较好抖音,头条还是快手比较好
- 车上的EBP三个挡位是什么意思
- 怎么练侧翻啊
- 幼儿园新生开学寄语,幼儿园开学寄语简短
- 历史上最厉害的皇帝是谁
- 失业补助金几号发到卡上 失业补助金最多可以拿多少个月
- 职场上如何成功地经营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