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什么表达爱意的方式( 二 )


◆手镯
手镯在古代有时被称作“跳脱” , 《唐诗纪事》中记载 , 唐文宗言到“轻衫衬跳脱” , 询问众臣何意 , 众臣不知 , 文宗便说“跳脱即今之腕钏也” 。古代的文学作品中 , 常见女子以手镯相赠恋人的情节 。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记述了仙女萼绿华曾赠羊权金和玉的跳脱 。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中写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一个紫衣仙女欢好 , 临别时 , 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钏送给吴生留念 。
◆缠臂金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绾臂双金环”指臂钏 , 又称缠臂金 , 是一种我国古代女性的缠绕于臂的装饰 , 是用金银带条盘绕成螺旋圈状 , 所盘圈数多少不等 。其奥妙在于 , 从各个角度看 , 都是数道圆环 , 如手镯般美丽 。另有词为证:调朱弄粉总无心 , 瘦觉寒馀缠臂金 。可见 , 臂钏为当时女子的普遍饰物 。
苏东坡《寒具》诗虽然是写一种叫馓(sǎn)子的食物 , 但诗中“夜来春睡浓于酒 , 压褊佳人缠臂金 。”的句子更让人联想到一个戴着缠臂金的女子于浓睡未醒中 , 带出几许醉意的妩媚 , 由此也可见臂钏为古代女性容色增辉的效果 。
◆戒指
用戒指定情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 , 南朝刘敬叔《异苑》中记载沛郡人秦树在冢墓中与一女子婚合 , 临别时 , “女泣曰:与君一睹 , 后面无期 , 以指环一双赠之 , 结置衣带 , 相送出门” , 会面安可期,见指环如见其人 , 指环之重跃然诗里 。
古代未婚女子均不戴戒指 , 因为戒指是定亲或定情信物 , 所以这个最小的信物在女子心中的分量却是最重的 , 到今天也是如此 。男女互爱 , 互相赠送 , 山盟海誓 , 以此为证 。
◆耳环
耳环又称耳坠 , 是戴在耳朵的饰品 , 古代又称珥、? 。耳环都是金属为主 , 有些可能是石头、木、或其他相似的硬物料 。《陌上桑》里 , 男人为之倾倒的罗敷是“耳中明月珠”;《孔雀东南飞》的刘兰芝是“耳著明月?” 。罗隐在《杂咏》诗所写的游春女子是“金环耳际摇” 。清代李笠翁在《闲情偶记.生容》里将耳饰中小巧简洁的耳环称为“丁香” , 将繁复华丽的耳坠称为“络索” , 他说女子“一簪一珥 , 便可相伴一生” , 可见耳环在古人审美观念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
◆香囊(荷包)
【中国古代有什么表达爱意的方式】香囊的风情意味是在男女情事上 。有一说 , 女子佩香囊意谓有所归属 , 这也是中国不少民族用赠香囊来表示爱慕之情的缘故 。香囊在我们通常的概念中 , 就是定情之物 , 它传情达意的密码是多种多样的 , 含蓄且优美 。
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据《礼记.内则》:“子事父母 , 左右佩用;??衿缨 , 以适父母舅姑 。”就是说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 。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 , 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 , 以表衷情 。
许多香囊都有鱼的形象 , 鱼是中国传统的隐语 , 有期重性事融治的意思 。著名的古诗《江南》中写道:“江南可采莲 , 莲叶何田田 , 鱼戏莲叶间 , 鱼戏莲叶东 , 鱼戏莲叶西 , 鱼戏莲叶南 , 鱼戏莲叶北??”也可理解为是一首艳诗 。
◆簪
“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 搔头是簪的别称 , 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宠爱李夫人 , 有一次取下李夫人的玉簪搔头 , 于是搔头之名由此而来 。周宣王的姜后有一段“退簪劝政”的佳话:周宣王一度沉溺安逸 , 荒废国政 , 明晓大义的姜后为了规劝丈夫勤政 , 就退去发簪和耳坠长跪于永巷 , 表示自己有罪 , 周宣王知道王后的心意后感到羞愧 , 于是开始励精图治 , 开创了周王室的中兴局面 。簪是古代女子常用的定情物 , 也有象征“正室”尊严的意味 。
◆梳子
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 , 所以 , 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 , 夜静人深时刻 , 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 赠送表达爱意的礼物——梳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