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分别是什么( 二 )


4、《周易》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 。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
5、《春秋》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 。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 。
《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 。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 。
《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 。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
扩展资料:
几百年来,“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 。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曾参、子思,所以称为 “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 。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 。
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 。
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 。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 。后来的五经是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中分别讲的是什么内容呢?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 。
1、《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
【四书五经分别是什么】《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
2、《中庸》是战国时期子思所作 。《中庸》一书,共三千五百多字,按照朱熹的分法,分三十三章,四大部分,传的是自上古大圣以来的儒家道统心法,其内容涉及为人处世之道、德行标准及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 。
3、《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
4、《孟子》,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
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
5、《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