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姓起源和来历( 二 )


6、邹鹏振:民国第四十四军中将军长 。
邹姓的来源1、源于姚姓,姚姓之邹:舜帝,姚姓 。舜擅长占卜预测,亦称姚舜 。姚地大概在今河南濮阳东的濮城镇 。舜帝后裔姚姓族人开创建有邹国,是最早的邹国 。参见舜文化,虞舜文化。
明朝姓名名典《姓觽》:邹国,舜后,姚姓 。是殷(商朝)的诸侯国,邹国古城在今山东邹城 东南的古邹城 。春秋初,邹国为曹姓邹人所夺,邹人被迫迁到今山东邹平南, 后为齐国所灭, 子孙以国为氏,称邹姓,姚姓之邹的历史至少也有3500年,是最早的邹姓 。
2、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时期鲁穆公所改设邹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分封上古五帝之一颛顼的后裔曹挟建立了邹国,又称邹娄国,初建都于邹(今山东曲阜陬村),春秋中期又迁都于绎(今山东邹县纪王城) 。
邹娄国势小力单,后为大国鲁国的附庸国,并屡受鲁国的欺压和掠夺,周烈王姬喜七年~周显王姬扁二十九年间(公元前369~前340年间),楚宣王熊良夫亲率楚军灭了邹国,即邹、小邹二国,掳走“二邹”的国君臣民,押解向荆楚西南方向迁移 。
经过数月长途跋涉到当时楚国的偏远荒芜地区居住,并在其地以邹国遗民之名建立了邹城(今湖北黄冈黄州乡禹王城) 。邹国为楚国所吞并后,故国子民以原国之名为姓氏,称邹氏,世代相传至今,与廖氏、朱氏同宗同源,是为荆州邹氏 。
3、源于子姓,出自多部”邹氏宗谱“”邹氏源于轩辕,舜赐子姓于契,受封于商“,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的封地邹邑,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
据《史记·殷本纪》及《元和姓纂》所载,西周初年,周公旦平定武庚的叛乱后,约前1046年把商丘附近地区分封给纣王的庶兄长微子启,建立宋国,都于商丘(今河南商丘) 。此源流早于曹侠后裔数百年,为主要来源,约占邹姓百分之七十以上 。
4、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末期女真邹佳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八旗通志·列女传》记载:满族邹佳氏,亦称组佳氏,满语为Joogiya Hala,世居铁岭(今辽宁铁岭),属于满族老姓之一 。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邹氏、组氏、铁氏等 。
扩展资料
迁徙传播
当代邹姓的人口450万,为全国第六十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5% 。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邹姓人口由38万增到近450万,增长了近12倍,邹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 。宋朝至今1000年中邹姓人口增长率是呈∧形的态势 。
邹姓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大约占全国邹姓总人口的38%,其次分布于四川、广东、福建、江苏、重庆、吉林、贵州,七省的邹姓又集中了37% 。江西为邹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邹姓总人口的14% 。
全国形成了以赣、鄂、湘为中心的邹姓聚集区 。在600年期间,邹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主要由东南部向北的回迁,南部向西部的迁移 。
邹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湘、赣、闽、黔渝、四川大部、湖北大部、陕西南端、山东东端、云南东部、广西北部、广东大部、浙江西部、安徽南部、黑吉东部、辽宁南部,邹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42%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5%以上 。
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1.8%,居住了大约65%的邹姓人群 。在粤桂南部、台琼、云川西部、湖北北部、陕甘宁南部、青海西部、河南南部、皖浙大部、江苏、山东中部、辽吉黑大部、内蒙古东部、新疆西北,邹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14%—0.42%之间 。
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1.8%,居住了大约31%的邹姓人群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邹姓
邹姓是怎么来的 邹姓的由来1、邹姓的来源有两支,一支是传自大约3000年以前春秋时代的邾国(又称邹国),另一支源于同一时期的宋国 。
2、第一支邹氏:根据《姓氏考略》上的记载,邹姓出自邾娄国,是颛顼帝的后代 。邾娄国,亦称邾国,是周武王伐纣而得天下之后,封给颛顼帝的后裔的采邑,附属于鲁国,到了战国时期,被鲁穆公改号为邹 。邹后来被楚国所灭,颛顼的子孙分散各地,就以故国号为姓氏,有的姓了邹有的把原来的“邾”字去邑留朱,以朱为姓 。
3、第二支邹氏:根据《元和姓纂》上的记载,邹氏出自子姓,他们的始祖是宋愍公的后代正考公,正考公食采于邹邑,生儿子叔梁纥,就称为邹氏,齐国有邹衍、邹忌 。而根据《史记·殷本纪》的记述,宋国则是殷商的后代,他们在纣王立国之后,被周武王封在宋地,以奉殷汤之祀 。后来宋愍公的后代正考公食采于邹,传到叔梁纥的时候,就以国为氏姓了邹,齐国的名士邹衍和邹忌就是这一家的子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