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菊之风盛行在北宋京师开封 , 重阳赏菊之风盛行 , 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 , 千姿百态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 , 在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
清代 , 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 , “解除凶秽 , 以招吉祥” , 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清代以后 , 赏菊之习尤为昌盛 , 且不限于九月九日 , 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
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花重阳节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上 , 有着久远的历史 , 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中 , 形成了许多的文化 , 那么重阳节为什么赏菊花呢?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花 , 欢迎阅读!
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花
源于菊文化
重阳节时 , 正值深秋 , 万木萧瑟 , 菊花凌霜飘逸 , 有世外隐士的风范 , 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 , 此后 , 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 , 世人常用“四君子”来寓意圣人高尚的品德 , 古往今来 , 咏菊的诗词、文章数不胜数 , 故重阳节赏菊 , 有品味菊文化的含义在里面 。
源于菊花花期
重阳节的时候 , 正值深秋 , 正是菊花的花期 , 是全年中最佳的赏菊时期 , 重阳节做为传统节日 , 自古就有在重阳节时赏菊花的习俗 , 因此 , 重阳节赏菊花 , 还具有一定的传承传统文化和习俗的含义在里面 。
源于长寿的寓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 菊花象征着长寿 , 重阳节是一个表示敬老感恩的节日 , 在重阳节的时候和父母或者长辈一起赏菊花是一件可以加深亲子感情的事情 , 而且 , 在不少家庭还会有重阳节买菊花盆栽的习惯 , 菊花好打理 , 生命力旺盛 , 而且有长寿的寓意 , 送给家人再合适不过了 。
重阳节的习俗
农历九月 , 金秋送爽 , 丹桂飘香 , 重阳佳节 , 活动丰富 , 情趣盎然 , 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 , 热闹非凡 。
登高
在古代 , 民间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 , 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唐代文人写的登高诗很多 , 尤以杜甫的《登高》最为有名:
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 , 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 , 潦倒新停浊酒杯 。
所谓登高 , 也没有统一的规定 , 不过是登高山 , 登高塔 , 举目远望 , 欣赏风景 。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 ,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 , 制无定法 , 较为随意 。
九月九日早晨 , 用片糕搭儿女的头额 , 口中念念有词 , 祝愿子女百事俱高 , 乃古人九月作糕之本意 。重阳糕的制作古人比较讲究 , 要作成九层 , 像座宝塔 , 上面还有两只小羊 , 以符合重阳(羊)之意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小红纸旗 , 点蜡烛灯 。意欲用“点灯”、“吃糕”来代替“登高” , 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当今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点都称之为重阳糕 。
九九重阳节是什么节
重阳节 , 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 , 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 , 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 , 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 , 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 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 , 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
20世纪80年代起 , 中国把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 , 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到2050年 , 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关爱老人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也是老龄化社会中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
- 虎刺梅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 解连环和吴三省到底怎么回事?
- 建筑安全警示牌有哪些
- 倩女幽魂手游如何回蓝
- 虎刺梅的花期是什么时候
- 北京奔驰和奔驰的区别是什么
- 大叶黄杨和小叶黄杨的区别
- 红茶和黑茶的区别
- 射流泵和射流器的原理,区别
- paperfree和知网查重差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