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一种植物的叶子,有香气),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 。」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
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 。五腊日主要的内容是祭祀先祖 。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著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於七月十五日,而固定於这一天 。
中元节的由来“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 。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 。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 。
”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中元节是道教与中国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二者能够相应,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 。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 。中国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安 。
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福纳吉、祭祖拜神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 。唐、宋以后,三元日成为民俗节日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等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年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 。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将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称为鬼节,称农历7月为“鬼月” 。
【农历的7月15是什么节日?】佛教传入后,佛教中也有一种追荐祖先的超度仪式,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盆会” 。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 。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 。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且佛教也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超度法会,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
- 第二第三产业指的是什么
- 新店开业的标语横幅大全
- 七什么八什么的词语
- 三十六计中的釜底抽薪属于什么计
- 2022年10月上映的电视剧有哪些
- 文房四宝的意思是什么
- 罗西尼手表有一款工价9300得是什么型号的
- 目前使用怀挡的有什么车
- 荔枝几月份成熟 荔枝的成熟季节
- 中国的国宝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