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性向测试( 二 )


四、性取向的激素影响和生理因素一、激素影响关於荷尔蒙对性倾向的影响 , 科学家多是针对出生前荷尔蒙研究 。不少科学家认为荷尔蒙是影响因素之一 。科学家之所以针对研究出生前荷尔蒙 , 是基於几个线索:1、从动物实验上得知 , 实验鼠的出生前荷尔蒙浓度会影响其性倾向 。
2、患有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CAH , 在胚胎发育期睾丸素过多)的女性 , 跟她们一些没有患此症的女性亲戚比较 , 前者同性恋的比率较一般女性高 。3、研究显示一些非性别典型的特质(包括喜好的游戏、攻击性、食指无名指长比、脑内SDN-POA的大小)会受到出生前荷尔蒙浓度影响 。有些科学家猜想 , 性倾向和这些性质就好像“一个套装”般加诸人身上 。
由此推论 , 这个“套装”是会受到出生前荷尔蒙的浓度影响其“内涵”的 。性取向与身体的激素水平有关 , 维立尼及其同事们分别测量了同性恋和异性恋的激素水平 , 并将两者加以比较 , 他们发现 , 男同性恋者尿中的睾丸酮较异性恋对照组为少 , 而女同性恋者尿中的睾丸酮则较异性恋对照组为多 。柯罗德尼及其同事也验明 , 男同性恋者血液里睾丸酮水平较异性恋对照组为低 , 同时精虫记数较少 , 畸形精虫较多(李银河《同性恋亚文化》p26-27) 。
”例如 , 体内雄性激素不足而雌性激素较多的男性可能为同性恋 。二、生理因素从心理角度分析大体上的原因有五 , 其一是来自于家庭或家族中男性角色缺失 , 男孩在妈妈、姐姐、姑姑、阿姨等女性圈中长大 , 或男性气质遭遇挫败(挫败指父辈男性气质被创伤事件削弱 , 并失去对男孩的正性影响) 。其二孩子在幼年时 , 性别认同遭遇混乱 , 比如家人把女孩当男孩养、男孩当女孩养 , 或过分强调男孩像女孩子 , 其三父爱母爱缺失、被同性大哥哥或姐姐照顾而产生强烈依恋与朦胧的爱意 。第四来自与环境、传媒及社会文化影响 , 比如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角色混乱与探索自我的高峰期 , 他们往往会在着装、行为语言甚至心灵上 , 模仿自己所追随的偶像以得到自我角色满足感 , 更能获取异性或同伴的关注 , 如果他的偶像是同性恋者或者花样男生他也会有好奇的去模仿 , 社会文化影响比如在古希腊和中国的魏晋南北朝及汉朝 , 其是一个男子注重仪容风貌的年代 , 在这种氛围里中性风尚以及同性恋也较为普遍 。
第五来自于溺爱家庭 , 孩子生活优越 , 以自我为中心 , 并自恋倾向明显 , 且女性气质凸显 。
性向测试问卷(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

什么是性向测试

文章插图
16种人格因素问卷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卡特尔教授编制的用于人格检测的一种问卷 , 简称16PF 。根据一项研究 , 1971—1978年间被研究文献引用最多的测验中 , 16PF仅次于MMPI排居第二 。
在一项关于心理测验在临床上应用的调查中 , 16PF排第五 。
卡特尔是人格特质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 对人格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要介绍16PF , 不能不提到特质理论 , 因为16PF是伴随着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而发展的 , 二者可谓“相辅相成” 。理论卡特尔认为人格的基本结构元素是特质 。特质的种类很多 , 有人类共同的特质 , 有各人独有的特质 。
有的特质决定于遗传 , 有的决定于环境;有的与动机有关 , 有的则与能力和气质有关 。若从向度来分 , 可分为四种向度 。(1)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是指一群看起来似乎聚在一起的特征或行为 , 即可以观察到的各种行为表现 。
它们之间是具有相关性的 。根源特质是行为的最终根源和原因 。它们是堆砌成人格的砖块 。
每一个根源特质控制着一簇表面特质 。透过对许多表面特质的因素分析便可找到它们所属的根源特质 。(2)能力特质、气质特质与动力特质能力特质与认知和思维有关 , 在16PF中主要由智慧因素(B因素)表示 , 决定工作的效率 。
行为的情绪、情感方面则表明了气质和风格的特质 。动力特质与行为的意志和动机方面有关 。(3)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卡特尔赞同阿尔波特的观点 , 认为人类存在着所有社会成员共同具有的特质(共同特质)和个体独有的特质 , 即个别特质(指表面特质) 。虽有共同特质 , 但共同特质在各个成员身上的强度却各不相同(指根源特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