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电流器和电压器的异同点( 二 )


5.调压器与电刷的接触面应保持清洁,视情况用90%酒精蘸棉纱擦拭干净 。
6.大电流发生器应保持室内清洁、通风、干燥 。
电容器在直流电下才能正常工作,又说电流器通交流阻直流,能帮我解释清楚点吗电容器在直流下充满了电,就充不进去了,不会再有电流,相当于开路,所以阻直流 。在交流情况下,因为电压正负交替,电容就不断充电放电然后有反向充电放电,所以总在动态的充放电过程中,就有充放电电流,看起来就是交流电流可以通过 。
LED灯的驱动电流器坏了怎么修led是电流型器件,驱动方式以恒流驱动为最佳,驱动电压只要高于led的导能电压就行了(一般白色led的导通电压在3-3.3v之间) 。常用的led灯珠有0.1w,0.3w与1w,驱动电流分别为30ma,100ma及300ma 。电流可适当取小些,这样对延长led的寿命有利
请问一下CDM7L 剩余电流器都有什么特点啊?谢谢CDM7L系列漏电断路器主要适用于交流50Hz、额定电压380/220V
,额定电流至100A,作触电、漏电保护用 。并可用来保护线路和电动机的过载及短路以及作为线路的不频繁转换及电动机的不频繁起动之用 。和原DZ15LE系列漏电断路器相同 。
“晶闸管变换器工作时需要吸收无功功率,并且在电网测会产生很大的谐波电流”这句话要怎么理解?呵呵
先说说谐波吧,什么是谐波?简单地说,电力系统把50赫兹的电压或者电流波,叫做基波,不是50Hz的电压、电流就是电压谐波、电流谐波(或谐波电流) 。
晶闸管是非线性元件,电网中还有比如:大功率整流器、中频炉、变频器、劣质节能灯,等等,这类设备的工作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都非线性的负载 。
发电机发出的电能,本来是比较规整的50Hz的频率,但是如果负载是非线性设备,就会产生谐波 。比如单相整流器,就把50Hz的基波,“整”成具有100Hz、150Hz、200Hz……等等成分的信号,就出现了谐波 。这种会产生谐波的设备,我们常常叫它“谐波源” 。
谐波的次数:谐波的频率与50Hz的比值,就是谐波的次数,比如:150Hz的,叫3次谐波,350Hz的,叫7次谐波,等等 。
电网中,奇次谐波较常见,最多的是3、5、7、9次 。偶次谐波很少见 。由于谐波次数越高(频率越高),谐波的衰减就越快,所以21次以上的谐波,在电网中很少,因此谐波的监测与治理,都不超过21次 。

由于谐波也是能量,是负载从电源供给的能量中产生又还给电网(自身不需要)的,这就形成了类似电动机的建立磁场的能量——需要电源提供但是又不消耗——就是无功功率 。这就是晶闸管需要“吸收无功功率”的原因 。
由于有这个无功功率,晶闸管的功率因数当然就会降低了 。
【提高】谐波对功率因数的影响如何?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需要运用较深的数学知识 。这里我们只给出结论 。
从功率因数的基本定义公式:
η= P有/PS
在有谐波的情况下,加入谐波的参数,再通过比较复杂的数学运算,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公式:
η =(I1/I)?cosφ
=λ?cosφ
其中:
λ,叫基波因子 。I1 是基波电流,I是总电流 。
cosφ,叫相移因子,或者叫基波功率因数 。
从公式可以看出,基波因子反映了谐波对功率因数的影响 。显然,在总电流I恒定时,谐波电流越大,基波I1就会越小,也就是基波因子就越小,从而功率因数也就越小 。
相移因子(基波功率因数)就是基波电流相对电压的滞后情况,是我们熟悉的计算公式 。
以前,电网中直流设备较少,所以谐波不多,大多数情况下:
基波电流I1 ≈总电流I,
所以:基波因子λ≈1
所以有:η≈cosφ
这就是以前我们把cosφ等同为功率因数的原因 。
因此,以前我们不了解谐波,或者谐波较小时,考虑无功补偿,都主要考虑移相因子的作用,长此下来,我们就把基波功率因数(移相因子)作为了电网的功率因数的来理解 。
因此,在有谐波的情况下,基波因子λ小于1,移相因子就算=1,电网的功率因数也都是小于1的 。也就是说,有谐波时,仅仅用电容器补偿,功率因数是很难达标的 。
运行中的电流互感器二次侧为什么不允许开路?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开路将造成二次侧感应出过电压(峰值几千伏),威胁人身安全、仪表、保护装置运行,造成二次绝缘击穿,并使电流互感器磁路过饱和,铁芯发热,烧坏电流互感器 。处理时,可将二次负荷减小为零,停用有关保护和自动装置 。
为什么电涡流传感器中激励电流器和金属导体片距离为零时,输出电压铁的为0而铜和铝却不是0金属的涡流效应本来就是和电阻率密切相关的,电阻率大,那么涡流效应不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