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 三 )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维的发散和收敛的过程,完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选择的探究过程 。利用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完成两个探究实验 。通过设计的装置的环节提高对装置的理解和认识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
(2)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思路1.教学方法:活动探究、合作交流、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法 。2.教学设计思路:这节课教学着重实现了学生的参与性,因为学生主动学习是获得知识技能最佳的途径 。另外,教学过程中设置了多个探究环节,自然的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中,很好的保持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验能力 。
另外的突破是,多手段实现即时反馈目的 。教学分为三个环节,新课引入、讲授新课、反思提升、布置作业 。一)引入新课 。情景引入,在处理大理石制品时出现了意外现象,意外中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学生通过猜想和验证、得结论,完成第一个探究过程 。
然后再思考,这个实验有什么利用价值?从而引入今天的教学内容 。然后板书本节的教学目标,介绍重难点,等待学生完成每一部分板书 。二)讲授新课 。
选择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这个环节上面,我采取让学生先发散后收敛的思维训练方式 。让他们从已有知识中选择可以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再通过热烈讨论,从中选出最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一个方法 。接下来从几个相似的药品中通过分组实验选择最适合的一个 。
然后学生完成板书,实现即时反馈与矫正 。反应原理这个环节,由于学生没有学习复分解反应,教学时直接讲授,不做过多展开,使教学突出重点 。但是尝试了教授反应规律交换思想,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方程 。制取气体这个环节,由于已经有氧气制备的知识储备,这部分知识以及比较有基础,简单的复习氧气制备气体装置后,不对二氧化碳再做知识回顾,让学生自己提炼知识点,展开选择和设计,然后通过视频投影展示学生设计,便于发现问题再次实现反馈及时目的 。
接下来,教学进入演示阶段,请学生代表完成制取和检验气体的操作,检验他们的制取气体的技能 。再通过学生对他们的实验过程问题的评价,及时纠正错误,同时也实现了多层面学生的参与性 。三)课堂反思教师提出问题:上述实验装置反应大现在还没有停止,你对此有什么认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请学生参与讨论、分析原因、制定方案、解决问题,这样实现了知识的提升,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形成善于对实验进行反思的学习习惯 。
四)作业布置配套讲义 。
六.教具准备:仪器:锥形瓶、平底烧瓶、烧杯、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 导气管( 弯、直) 、 酒精灯、铁架台、火柴、小黑板。药品:块状大理石、碳酸钠粉末、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 。
七.教学流程创设教学情境,组织讨论,确定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及反应药品 →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及装置,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
→出示制取二氧化碳的相关仪器,让学生设计、动手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 。→随堂小结,进行练习 。→布置作业 。

八.板书设计实验室怎样制取二氧化碳(一)药品及反应原理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原理:CaCO3 + 2 HCl === CaCl2 + H2O + CO2 ↑(二)装置的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固体+液体——气体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熄灭则满检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说课稿(二)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今天的课题进行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分析 。首先我来谈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是初中化学最为完整的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而二氧化碳又是本单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节课则在本书乃至整个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都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时,对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形成的最好范例,上好本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提升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及实验探究能力,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学生在前面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