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传文言文翻译( 二 )


陶渊明传文言文翻译

文章插图
【原文】: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译文】:陶潜(陶渊明),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先生不知道是什么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以此为号.清闲安静少说话,不爱慕虚荣实利.喜欢读书,却不去穷根究底的解释,一旦对书的内容有所感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本性爱喝酒,可是家里穷不能一直得到.亲朋故旧知道这样,有时就置办酒招他过来,他去饮酒一定会喝完,目的是一定要醉.醉以后回去,一点也不收敛情绪.家里四壁空空,不能遮阳挡雨,旧衣衫十分破烂,盛饭的容器经常空着,也不在意.经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能显示自己的志向,不计较得失,用这来结束自己一生.”
萧统《陶渊明传》译文
陶渊明传文言文翻译

文章插图
萧统《陶渊明传》译文:陶渊明,字元亮 。有人说名潜,字渊明 。
入南朝宋后才更名潜,而以渊明为字 。)他的曾祖父陶侃,曾做过晋国的大司马 。陶渊明自少时便有很高的志趣,而且博学多才,文章写得很好 。且才华出众,锋芒毕露 。
为人散淡不群,任真自得 。曾经著《五柳先生传》以自解 。当时看过的人都认为是他的真实写照 。
为了孝顺老人照顾家庭但又家中贫困,不得不出仕做了江州祭酒 。因为不能忍受官吏的职责约束,不久就自己解职回家了 。江州刺史召他做主簿,他不去上任 。
辛勤劳作,种田自给 。饿得又瘦又病 。江州刺史檀道济去看望他,陶渊明已经因为饥饿而僵卧几日了 。
檀道济劝他说:“我听说贤人处世,天下如果无道,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就归隐山林;有道则出仕一展抱负 。当今你生活在一个文明的有道之世,怎么能让自己如此穷困潦倒?”陶渊明回答:“我怎么敢奢望成为贤人,只不过是志向达不到啊 。”檀道济于是留给他米饭肉食,渊明却挥手拒绝 。以后陶渊明做过镇军和建威参军,曾经对自己的亲友说:“我愿意暂时去弹奏那弦歌,为将来隐居生活做准备,好吗?”当局者听说后,就让他去做彭泽令 。
不想让家事拖累,就送一服役的人给儿子以助其一臂之力,家书中说:“你生活的费用,自己都很困难,现在送你这个劳力,可以帮助你解决生活的困境 。他也是别人的儿子,要善待他 。”公家的田地全叫下属种秫(shu,可制酒),说:“我只要常常能醉于酒就知足了 。”家人坚持要求种秔(jing晚稻),渊明就种了二顷五十亩的秫,种了五十亩的秔 。
到了年末,会郡派遣督邮来视察,县吏请示陶渊明说:“应该穿礼服去迎接督邮” 。渊明长叹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的俸禄而去向乡里小儿折腰!”当日立即解官辞职,作《归去来兮辞》,归隐田园 。帝上征召他做著作郎,他也不肯就职 。江州刺史王弘非常想认识他,一直苦于没有机会 。
陶渊明曾经去庐山游玩,王弘叫渊明的朋友庞通之准备了酒具,在中途村落中邀请陶渊明 。渊明的脚有病,使一个门生和二小僮抬着竹轿 。截住以后,渊明很高兴,就一起饮酒 。
过了一会,王弘来了,渊明也没有反感 。颜延之(公元384——456年,字延年,当时著名文人,与谢灵运齐名 。陶渊明逝世后,颜延之曾作《陶徵士诔》,当时为江州刺史)先前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的时候就与渊明交谊深厚 。
后来他做了始安郡的太守,经过浔阳的时候,每天都去找陶渊明痛饮,而每次都非喝得酩酊大醉不可 。王弘一心想邀请颜延之酣饮,却没有机会 。颜延之临走的时候,给渊明留下两万文钱补贴家用,渊明却派人全送去酒家,以为日常酒资 。渊明曾经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出游门外,在屋外的菊丛中小坐沉吟 。
过了一会,不知不觉手中满是菊花,正好王弘派人送酒来,索性便在菊丛中畅饮,直到醺醺微醉方归 。陶渊明不懂音律,但是却收藏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喝得尽兴,就抚弄无弦琴以抒己怀,遣兴而已 。凡是来拜访的人,不分贵贱,往往设酒共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