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二 )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 。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 。例如,在教学"观察与测量"一章时,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 。让学生互相量身高、量黑板、量课本等,让学生走出课堂,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正确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和高度,用正确的语言表述物体的位置 。
教学"统计"时,设计一些调查活动,如调查班里同学喜欢吃的水果,男女同学的人数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探索调查的方法,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
4.发挥合作优势,开发学生创新潜能合作研讨,即在课堂中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突出学生的协作与讨论,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提高,小组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差等生得到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一课时,我安排了六人一小组,讨论怎样计算"19+18=" 。
分组讨论时,学生都很积极地把自己的算法告诉同组同学 。到汇报结果时,竟发现有两组学生找到了6种算法,比书? 。
小学一年级的班级工作总结

一年级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文章插图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 。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学一年级的班级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现在我将一学期以来的班级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年级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更是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 。习惯的好坏,不但影响孩子的生活、性格、行为等,还直接关系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的成功与否,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将来 。因此,本学期我把班级工作的重点落实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上,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
1.低起点一年级的学生,只有
六.七岁,他们年龄小,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加上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长辈宠爱有加,有些学生习惯不好,有的甚至刁钻任性 。
但是教育切不可太心急,拔苗助长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因此,我的工作讲究了耐心,对学生所设定的目标要求起点低,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们的承受、掌握情况,学生才能踏踏实实、循序渐进,步步走好 。
也才能树立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自信心 。如刚入学时,学生还不懂得怎么做作业,为了克服学生对做作业的畏难情绪,为以后养成良好作业习惯打下基础,我布置较少的作业;在课堂上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做作业;并只提两个小要求:做作业时一不讲话,二不玩,只要做到了,就是认真做作业的好孩子 。要求低学生很容易就获得了满足感、成就感 。
这个要求做到了,再提新要求 。这样为学习设置台阶,使其不断进步 。
2.细要求一年级学生,天真活泼,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词语理解不够,也把握不好尺度 。
为此,我对学生的习惯要求不能太空洞,太笼统,要近,要细,要小,要实,让学生一听就懂,知道做法,操作性强 。如要求学生上课要专心听讲,那到底怎样做是专心听讲呢?我就编了一首儿歌“一二一,坐整齐,小手背到后面去,安安静静不说话,老师请讲话” 。有时学生上课开小差了,做小动作了,随便讲话等,我一说儿歌前半句,学生马上接着说后半句,既复习了上课听讲常规,又有效地提醒、督促了不守纪律的孩子 。
3.强训练提出了一些细小的要求,如果不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等于是空话一句 。
而且训练要严格,要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耐心 。如为养成学生的文明行为,我按学校的要求要说话要轻,走路要轻,不推别班的门,室内不乱喊乱叫,不随便撕纸,外出做操要走整齐,同学之间不踢不挖不咬,天天跟踪知道他自己意识到才罢休 。虽然刚开始时花时多,但这样几次三番强化训练,行为要求已深入学生心田,并化为自觉行为,良好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效率也提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