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项目策划书范文3篇( 二 )


一.规划主题
1.黑衣壮活态文化大全“黑衣壮”已经成为广西旅游文化的品牌,是吸引游客云集那坡的宣传亮点 。迎合文化旅游的时尚,借势造势,也必然作为本项目最为突出的卖点 。到了处处都有黑衣壮的那坡,唯有集聚“文化大全”,才具有吸引游客光临的诱惑力 。

2.壮族医药大全壮医药作为传统文化,近年有渐成保健诊疗文化热点之势 。本项目建于壮医药材GAP种植基地,与黑衣壮文化互为支撑,可以发展成为一个壮族医药展示中心,集种植、观赏、保健、诊疗和购药之大全,追求天然、生态的健身疗养的消费新潮流,对区内外和国内外游客均有独特而巨大的吸引力;也唯有天然、生态的“大全”,才能区别于植物园和壮医院而独具魅力 。
3.桂西风光、天籁神韵依托于秀丽、典型的桂西自然风貌,山环水涌,与狮山相对,有龙山相拥,时而阳光灿烂,时而雨雾缭绕,极其奇丽神秘,也是山水观光的佳境 。
二.开发原则(一)因地制宜原则开发上劳山旅游资源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依靠当地固有的资源,突出黑衣壮和壮药的特色 。
(二)特色原则利用上劳山的资源优势,开发出独具个性的黑衣壮民俗旅游产品和壮药特色,深度挖掘黑衣壮文化与壮药内容 。(三)文化原则深度挖掘黑衣壮深厚的文化内涵,从多学科,如民俗学、社会学、文学、艺术学、人类学等角度来研究黑衣壮,发掘民俗内容,丰富民俗旅游项目的文化意蕴,让游客无论是观赏民居、观看歌舞表演、品尝风味小吃,还是参与工艺活动,都感觉到是在享受文化 。(四)多样化原则文化村的开发针对游客需求的多样性,开发多形式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不同需求,不仅有观光型,还有参与型、娱乐型、健身型、生态型等旅游产品 。(五)生产性原则文化村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应以生产为基础,旅游的开发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产活动,同时也是满足游客对农业观光、生产民俗旅游的需求,壮药的生产、研究与旅游开发相协调 。

三.性质与定位(一)项目性质文化村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黑衣壮和壮药为特色,突出黑衣壮民俗风情和壮药健身保健,以黑衣壮民俗风情体验和休闲健身为主要功能的特色民俗文化旅游村 。(二)形象定位黑衣壮民俗风情、壮药大观 。(三)功能定位民俗体验、休闲健身、游览观光 。

四.产品开发思路
1.建设必须以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协调发展为基础,在生态保护中开发,以开发促进生态保护 。
2.观光、参与、购物、饮食、保健医疗、住宿、娱乐等多功能结合 。
3.景区相对集中,各功能区相对独立,分布错落有致;
4.中心功能区的联结,贯彻心理诱导:曲径通幽,渐入佳境,高潮迭起 。

五.景区划分和旅游项目策划(一)景区构成文化村划分为一园、一区、一村、一庄,即黑衣壮民俗文化大观园、壮医药种植保健诊疗区、黑衣壮民俗生态村和黑衣壮民俗文化山庄 。(二)项目策划
1.黑衣壮民俗文化大观园·景区示意门——上劳山公路与南宁—那坡公路连接处,内收5米,简易示意性建筑,壮族文化特色,石结构或竹木结构,无顶盖 。占地面积15平方米 。·壮族特色景区大门、停车场——中心景区入口处,永久性砖石(仿竹木)结构或竹木性过渡建筑,壮族文化特色,设有售票处、小商品零售店 。
附近设停车场,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平方米 。·多情山歌迎宾门——大门与中心区之间,壮族特色亭门或风雨桥式建筑,建筑面积15平方米 。表演山歌迎客 。
黑衣婆娑的村姑,声名远扬、极具文化个性和民族亲和力的多声部黑衣壮山歌,令游客耳目一新,精神振奋 。·图腾神话传说文化园——中心区第一景观,壮族特色亭门或风雨桥式建筑,占地3200平方米 。建立图腾门楼一座,在路面、两边,设置壮族图腾崇拜符号建筑物,如铜鼓、青蛙、凤鸟、花山壁画神像、古壮字以及在那坡发现的各种图形、景象,设一个亭子表演壮族师公信仰礼仪 。目的是以神圣、神奇、神秘的文化底蕴,将游客带入肃穆、崇敬的文化圣殿 。
·人生礼仪园——中心区重点景观和活动项目 。占地15000平方米 。由一组壮族干栏式建筑环绕着一个中心广场构成 。
主要展示黑衣壮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人生礼仪,给游客带来一次人生文化的巡礼 。①花婆送子礼——干栏式民居内,建筑面积200平方米 。婆婆、小姑等人 。表现生育 。
旅游项目整体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