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和冬至有什么区别?( 三 )


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开始逐渐变长,正午太阳高度也逐渐升高 。所以,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 。到了“三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 。
此时如果有冷空气的影响,天气就更为寒冷 。待到过了这个“冷锋”之后,天气就会渐渐变暖 。冬至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约50% 。但是,这一天并不是最冷的时候,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有大气和水分,能够储存热量,并不是“即存即失”,而有“积热” 。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景观差异较大 。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而南方大部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 。东北大地千里冰封,琼装玉琢;黄淮地区常常是银装素裹;江南地区冬作物仍继续生长;而华南沿海的平均气温则在1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