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王翦最后是如何打败赵国的,他用了什么计策( 二 )


桓齮率军从上党越过太行山继续东进 , 又攻占了赵国赤丽、宜安两座城邑 , 继而进攻赵国腹地邯郸 , 秦王嬴政还亲自前往黄河以南督阵 。 赵王迁为此急调在北方代地雁门郡抵御匈奴的名将李牧率军边军主力南下反击秦军 , 之后便发生了著名的“肥之战”(也称宜安之战) 。
【爱历史】王翦最后是如何打败赵国的,他用了什么计策
文章图片
肥之战《史记》记载:“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 , 击秦军于宜安 , 大破秦军 , 走秦将桓齮 。 封李牧为武安君 。 ”
李牧与邯郸派出的赵军会合后 , 率军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 。 此时秦军连战连胜 , 士气正盛 , 李牧认为赵军不易取胜 , 便采取固守避战 , 俟敌疲惫 , 伺机反攻的方针 , 多日拒不出战 。
桓齮认为秦军长途跋涉 , 战事不利于一直拖延 , 便率秦军主力进攻肥下 , 意图使赵军脱离堡垒前往资源 , 从而在野战中将其击溃 , 但李牧并未中计 , 反而乘秦军兵力薄弱之际 , 一举攻占了秦军大营 , 俘获留守秦军和全部辎重 。
李牧判断桓齮必会率军回援 , 于是紧接着部署一部分兵力正面阻击桓齮 , 并将主力配置于两翼进行钳攻 , 这种战术类似于现代的“钳形攻势” , 可以迫使敌军拉长战线 , 两面作战 , 从而避免“利剑攻势”带来的阻力和损伤 。
【爱历史】王翦最后是如何打败赵国的,他用了什么计策
文章图片
在李牧围魏救赵、釜底抽薪的一套组合拳下 , 号称野战天下无敌的秦军遭遇惨败 , 只有秦军主将桓齮率领部分军队撤退 , 李牧也凭借此战获封武安君 。
番吾之战
不过秦国遭此大败后 , 并未放弃继续攻打赵国 , 于次年(公元前232年)再次出动大军分两路进攻赵国 , 一路军队从邺地北上 , 意图渡漳水(河北石家庄市平山县南)袭扰赵都邯郸 , 另一路军队由太原 , 攻取狼孟 , 继而东进攻打赵国番吾要地(河北邯郸市临漳县西南) 。 《史记》记载:“大兴兵 , 一军至邺 , 一军至太原 , 取狼孟 。 ”、“秦攻番吾 , 李牧与之战 , 却之 。 ”
【爱历史】王翦最后是如何打败赵国的,他用了什么计策
文章图片
从以上地图来看 , 秦军这是准备南北夹击邯郸 , 如果进展顺利 , 赵国将会陷入十分危险的处境 。
不过李牧认为邯郸之南有漳水和赵长城作为依托 , 秦军难以迅速突进 , 便采取南守北攻 , 然后逐个击破的方针 , 命副将司马尚在邯郸之南据守长城防线 , 自己率主力北向反击秦军 。 之后李牧主力和另一路秦军在番吾附近相遇 , 为此两军展开了激烈战斗 , 在赵军猛攻之下 , 秦军再一次遭遇大败 。
之后李牧跟踪追击 , 将北路秦军驱逐出赵境 , 随后立即率兵回援邯郸 , 与副将司马尚部一起反击南路秦军 , 而漳河沿岸的秦军得知北路大军已经溃退 , 感觉难以获胜 , 两军稍微接触后便撤军退走 。 李牧再一次击退秦军 , 番吾之战以赵国获胜告终 。
秦王嬴政对“肥之战”和“番吾之战”惨败大吃一惊 , 他没想到赵军竟然还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 , 同时也感佩李牧的军事才能 。 但秦军受阻也让秦王感到困扰 , 为此不得不召集文武近臣商议攻赵的对策 。 最后商议的结果是战略上与赵军相持 , 等待赵军疲惫 , 然后一举战胜 。
【爱历史】王翦最后是如何打败赵国的,他用了什么计策
文章图片
由于攻赵受阻 , 秦国便两线作战 , 并将主攻方向改为韩国 。 秦灭赵之战后期 , 李牧遇害 , 王翦灭赵《史记》记载:“幽缪王六年 , 大饥 。 ”
公元前230年 , 当秦军攻灭邯郸时 , 赵国在这一年遇到了严重旱灾 , 发生了大饥荒 , 为此导致赵国人心浮动 。 秦国稳定韩地形势后 , 便立即转用兵力大举进攻赵国 。 从公元前236年第一次进攻赵国以来 , 这已经是秦国第五次攻打赵国 。 《史记》记载:“十八年 , 大兴兵攻赵 , 王翦将上地 , 下井陉 , 端和将河内 , 羌瘣伐赵 , 端和围邯郸城 。 ”
公元前229年 , 秦王嬴政乘赵国大饥之机 , 命王翦、杨端和率军从两个方向进攻赵国 。 王翦带领上郡的军队攻取赵国井陉 , 杨端和带领河内的军队包围赵都邯郸 , 和王翦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 准备一举攻灭赵国 。
【爱历史】王翦最后是如何打败赵国的,他用了什么计策
文章图片
赵国方面还是由名将李牧和副将司马尚率军抵抗 , 在李牧避战不出 , 固筑坚守的方针下 , 秦军多次进攻未能取胜 , 为此两军形成相持之势 。 由于赵国有名将李牧坐镇 , 秦军对峙一年多后还是无法攻破邯郸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