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群指出,相较于其他脏器,尽管心脏不良反应的总体发生率并不高,但其致死率却很高。究其原因,首先是免疫用药产生的心脏毒性十分隐匿,确诊时多数已较为严重;其次,当心脏毒性形成后,部分患者的病情发展迅速,从有症状到生命恶化可能只有1-2天,甚至短短数小时;其三,相比其他不良反应,与免疫相关联的心脏毒性致死率更高,在重症病例中,平均死亡率为46%,最高可达67%,远超于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统计数字表明,免疫疗法酿成的心肌炎最快在治疗后5天发生,约81%的心肌炎发病于免疫治疗后的3个月内。
临床上,应该如何诊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邵教授介绍,常规的方法有心电图、抽血化验、心脏超声和心脏核磁等项目;个别患者还需要做心肌活检。在每个用药周期前,同样要做进一步的体检、超声、心电及肌钙蛋白等检查和检测。如果被确诊免疫性心肌炎,最基本、最核心的用药干预就是采用激素类药物。对轻症病人,糖皮质激素的疗效比较好;而危重病例在加大激素剂量的前提下,还要辅助免疫抑制剂及血浆置换等措施,部分重症患者也可能用到呼吸机、ECMO等生命支持系统。
文章插图
最后,邵群教授评价指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成功问世,无疑是21世纪肿瘤学界最大的科学突破,尽管此类药物和免疫疗法在广泛使用中,引起心肌炎及重症心肌炎的报道有所增多,但不可以偏概全,因噎废食,对免疫药物敬而远之。邵教授建议,未来需要心脏科、肿瘤科和免疫治疗科的医生携起手来,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关的心脏毒性开展监测、诊断和及时处理;同时对患者随时进行心脏相关标志物检测,以及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随访,真正在“爱心”、“护心”的基础上,将免疫用药个体化原则落到实处,平衡肿瘤病人医疗风险和长期生存获益,让心脏毒性的概率尽可能少一些。
专家简介
文章插图
邵群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心内科副主任。
兼任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肿瘤心脏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肿瘤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心脏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2020年底,我国出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监测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邵教授为此《共识》的主要执笔者。
- 一个治疗强迫症和恐惧症的案例,释放情绪做真实的自己才会疗愈
- 手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建议及早服药
- 重症医学科|州二院运用CRRT治疗新技术挽救患者生命
- 血管|50多种疾病都与它有关!伤肠道、损血管、降免疫…全身遭罪!用好3招,危险悄悄降
-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清除幽门螺旋杆菌选对治疗方案是恢复胃健康的关键
- 诊断|儿童慢性咳嗽的诊断治疗
- 医学会|合肥市二院血液肿瘤科孔凡良当选合肥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
- 济南|济南2例确诊病例病情稳定,实施抗病毒、调解免疫等个性化治疗
- 西兰花|建议中老年人别太节俭,常吃这几种食物,提高免疫力,营养又健康
- 诊疗|前列腺癌患者迎来治疗新突破,助力前列腺癌诊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