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通讯员 沈文礼 采访人员 何丽娜
“烟花”裹挟狂风暴雨而来 , 而暴雨过后 , 防疫不容忽视 。文章插图
7月28日正值【世界肝炎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西溪医院肝病二科主任医师王琛提醒 , 暴雨洪涝过后 , 注意饮食卫生 , 谨防“甲肝、戊肝” 。
吃了一辈子的海鲜 , 却被几斤毛蚶放倒
王医生说 , 虽然现在疫苗的普及和整体卫生条件都比较好 , 但饮食不洁而感染“甲肝、戊肝”的情况还是比较多的 。 之前接诊过一位60多岁的宁波陈女士 , 就因为吃了不干净的毛蚶而感染甲肝 。
“她最初的症状就是头晕难受 , 感觉油腻 , 想着忍忍就过去了 , 自己买了点胃药 。 直到村里老伙伴看到她眼白黄黄的 , 脸色也不好 , 才提醒她到医院检查一下 。 一查果然发现肝功能不好 , 仔细检查确诊为甲肝 。 ”
甲肝 , 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消化道急性传染病 。 通过粪口传播 , 主要传染源是病人和无症状的甲肝病毒感染者 , 通过食用被甲肝病人粪便污染的食物和水感染 。
甲肝起病急 , 主要症状是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皮肤眼白发黄、腹胀、稀便、肝区疼痛等 。 严重者可出现高热、频繁呕吐、重度乏力甚至昏迷、死亡 。
【甲肝|暴雨洪水过后,吃进嘴里的东西都得特别小心,谨防甲肝、戊肝】甲肝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强 , 耐酸碱 , 在贝类体内能够存活数月 。 为了尝鲜 , 人们喜欢在水里涮一下就吃 。 王医生说:“贝类水产品是传播甲型肝炎的主要媒介 , 倘若生长毛蚶、蛤蜊、海虹的水域受到甲肝病毒污染 , 生吃或吃没有熟透的海鲜 , 就给了水中病毒进入人体的机会 。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除了甲肝、乙肝 , 这种肝炎杀伤力更高
35岁吴女士是一位乙肝患者 , 平时乙肝控制很稳定 , 但有段时间莫名其妙感觉累 , 一觉起来还是觉得身体酸、乏 , 没胃口 。 因为在育龄期 , 以为自己怀孕了 , 到医院检查发现肝功能指标高 , 当乙肝发作住院 。
王琛医生接诊后 , 详细检查询问病史 , 发现导致吴女士肝炎发作的不仅仅有乙肝病毒 , 还有戊肝病毒 , 其中戊肝病毒急性感染是诱因 。
原来吴女士经常送小孩上学 , 来不及吃早饭 , 就在小区楼下早餐摊买早点 , 小摊卫生很难保证 , 患有乙肝的吴女士免疫力本身就比别人差 , 所以更容易造成感染 。
王医生提醒 , 戊肝的传播特点跟甲型肝炎比较类似 , 经粪口途径传播 。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 , 最多的感染途径是饮食 。 进食半熟的动物肉制品、海产品都很容易感染 , 被污染的饮用水、冷菜、蔬果也可以直接或间接经消化道传播 。
戊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常见病毒 , 感染了戊肝病毒后 , 潜伏期一般在10~60天 , 平均为40天 , 部分急性病例3—5天内即出现症状 , 成年人很容易完全治愈 。 但特定人群感染戊型肝炎 , 就会出现生命危险 , 如老人、小孩、孕妇 , 这类人群抵抗力差 , 会导致重症肝炎 , 危及生命 。
另外 , 乙肝、慢性丙肝、脂肪肝、酒精肝及肝硬化等慢性肝病患者属高危人群 , 还有重叠感染戊肝的风险 , 感染后死亡率高达75% 。
如果吃了贝壳、凉菜、没烤熟的肉串等半生不熟的食物 , 出现恶心、呕吐、发热、乏力 , 以及眼睛泛黄 , 很可能就是得了戊型肝炎 。 戊肝在发病初期很容易被当成感冒、胃病来治 , 一段时间后才会出现小便黄、腹胀、眼睛泛黄等症状 。 所以 , 一定要及时就医 。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 , 未经许可 , 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 , 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
- 医生|“差评”不是洪水猛兽,医院要重视患者评价
- 最“缺德”的2国家:一个把邻国挖成岛国,另一个将洪水引到邻国,为何?
- 三磷酸腺苷|三伏每个周末都是暴雨孩子生气冒火,多吃强身菜,清爽开胃身体棒
- 病毒感染|甲肝和乙肝,有什么关系?关于甲肝防治的5个常见问题
- 暴雨|孩子青春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多吃香糯菜,帮助发育长高长壮
- 暴雨|暴雨结束周末给孩子加餐吃贵的,多吃鲜香菜,新嫩多汁,美容瘦身
- 暴雨|暴雨不能出门买肉天天吃素孩子吵着要是肉,多吃香辣菜,辣的开胃
- 小炒菜|暴雨下了一周没停孩子吃饭没有食欲,多吃小炒菜,鲜香开胃
- 麻辣鱼|上周暴雨这周高温季节一会冷一会热,孩子多吃麻辣菜,辣的开胃
- 食补|12月的黄色暴雨天气比11月更多感冒人也多,多吃滋补菜,补钙养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