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上海健康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首届本科生毕业:立德树人奋进担当,培养人民满意的健康“守门人”( 二 )


正如学生在入校时给自己五年后的一封信中写道:“医学是一条终身学习的路,五年的学习只是一块敲门砖,这条路上会碰到各种各样的考验和困难,不知今后的自己是否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但希望自己能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在这条路上前行。刻苦的付出、勤奋的钻研是最基本的,‘优秀’意味着太多,成为‘合格’的医生已经是现阶段奋斗的目标。光荣与梦想千篇一律,自律与忍耐万里挑一。”
强化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突出职业素养
学校以“厚徳至善,健行康民”为校训,提出了“人文与实践”DNA双螺旋培养理念,始终重视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在着重培养医学生医学服务“硬知识”的同时,健全医学生人文情怀的“软实力”。
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课程内外。开展医学新生白袍仪式、医学生宣誓、大体解剖老师的致敬、到基层开展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
以“始于基层,聚焦健康,关注人群”为理念,构建“叙事医学”实践教学体系,将倾听、沟通、分享、反思、写作的能力植入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担当、关爱病人的精神,敬畏生命和理解疾苦的态度,善于沟通和医患共情的能力。
将叙事医学引入人体解剖课程,培育医学生对生命的珍视、对医学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医学价值观,激发探究医学知识的热情。
发挥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的作用。“兔博士”是首届临床医学生的自创形象,代表着每一位医学生对医学的崇敬和对生命的感恩。
通过第二课堂,“兔博士”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提升,连续5年暑期前往上海郊区展开以“掌握急救知识,守护生命健康”和“关注健康普及,急救知识护航”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并获得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大赛三等奖。
临床医学专业|上海健康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首届本科生毕业:立德树人奋进担当,培养人民满意的健康“守门人”
文章插图

▲学生进入社区开展脑卒中风险评估工作
学生100%积极参与到各项志愿者活动中。“兔博士”们将所学所得反馈于社会,把“健康中国”的理念播散到祖国各地。疫情发生以来,学生们利用专业知识,主动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9名同学参加上海市疾控中心流调工作。2018级学生米尔卡米力·艾孜木在喀什第一人民医院开展了为期84天的抗疫志愿服务,被评为“2019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
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条件
丰富先进的教学资源。目前,上海健康医学院拥有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周浦医院、嘉定区中心医院、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等11所附属医院(含筹)及中山医院、华山医院等多所教学医院,十余个国家级和上海市级公共实训基地,并与数百家高水平医疗服务机构、医疗器械企业和检测单位保持全方位紧密合作关系。
同时,还具有先进的实验和实践教学训练条件,如基础医学互动学习与实训中心、健康互动实践中心、动物外科实训室和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场地总面积达4300平方米,并配备高端模拟人等先进实训设备,能够充分满足医学理论学习、临床技能训练和国家执业考试要求。
本专业还拥有一批高水平师资团队,包括全科领军人才、海内外医学名师和附属医院兼职教授等,为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
临床医学专业|上海健康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首届本科生毕业:立德树人奋进担当,培养人民满意的健康“守门人”
文章插图

▲专业教师进行临床实践教学
开展国际合作,拓展国际视野。学校通过中英全科医学硕士项目、中比临床医学硕士项目等项目,打造多维国际化育人项目链,实现学分、学位和学历互认,从而培养应用型国际化优秀人才。
临床医学专业与比利时列日大学合作开展“中-比医学科学硕士项目”,学生经过六年学习,完成全部课程并达到毕业要求者将获得我校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和列日大学医学硕士学位。
2021年将有8名同学共同赴比利时攻读硕士二年级课程。同时,与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等院校开展海外游学项目,首届本科生海外游学比例高达54.5%。邀请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全科医学系教授、比利时列日大学专家每年到校指导,提高教师教学及科研能力,提升学生医学认知水平。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紧贴健康战略
2018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改革改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到2030年,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5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截至2019年,上海已达到每万人口3.59名全科医生,相较于欧洲发达国家每万人拥有全科医生16名,仍有差距。
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要加大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培养“小病善治、大病善识、重病善转、慢病善管”的防治结合全科医学人才,这对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