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同仁医院“光明行”:为逾4万白内障患者找到光明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张曼玉
医生给藏族老阿妈摘去纱布后 , 老阿妈缓缓睁开了眼睛 。 在这次做白内障手术前 , 她已经在黑暗中生活了十几年 。
看到母亲没有其他患者重见光明时的欣喜 , 表情甚至有些茫然和木讷 , 儿子赶紧牵过来一个男孩 , 对她说:“妈 , 这是您的孙子 , 您快看看他!”
老阿妈面无表情地看着面前的男孩 , 重新闭上眼睛 , 用手抚摸男孩的头 。 摸到男孩的脸时 , 老阿妈突然睁开眼睛 , 眼泪不住地流下来 , 说:“这是我的孙子 , 这是我的孙子!”
20年过去了 , 回想起这位藏族老阿妈的故事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白内障中心副主任张红言还是忍不住哽咽 。 “那个男孩当时11岁 。 11年里 , 老阿妈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孙子长什么样 。 她看不见世界的时间太长 , 可能已经不太适应能看得见了 。 这给我的触动是非常大的 。 ”
那时 , 张红言刚刚毕业 , 作为助手参加了同仁医院组织的西藏“光明行”活动 。 活动中 , “光明行”的队员们要在20多天里为当地百姓筛查白内障和近视眼 , 并做白内障复明手术、科普宣传等 。
白内障|同仁医院“光明行”:为逾4万白内障患者找到光明文章插图
“光明行”活动中 , 等待做白内障复明手术的老人 。 受访者供图
西藏的江孜县、浪卡子县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 , 当地人形容浪卡子是“氧气吸不饱 , 天上无飞鸟 , 地上不长草 , 风吹石头跑” 。
恶劣的环境、严重的高原反应给“光明行”的队员们带来了不小的考验 , 但队员们看到了很多像藏族老阿妈一样的患者 , 他们大多被白内障困扰多年 , 几乎双眼都看不到 , 只能摸着走进诊室 。 队员们希望给他们带去更多光明和希望 。
白内障|同仁医院“光明行”:为逾4万白内障患者找到光明文章插图
“光明行”活动中 , 张红言在为患者做检查 。 受访者供图
“需要帮助的白内障患者特别多 。 因为缺医少药 , 他们没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医治 。 当地交通也不便利 , 对于他们来说 , 拉萨已经非常遥远 , 更不可能到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做手术 。 但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 , 我的职业很神圣 , 可以帮助他们看到不一样的天空 , 感受到不一样的生活 。 ”张红言说 。
20年来 , 同仁医院的“光明行”活动先后组织了近百批医疗队共700多名医护人员奔赴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等地区 , 义诊和筛查病人10万余人次;组织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 , 使4万余名白内障患者重拾光明 。
张红言每次都积极报名参加“光明行”活动 , 她亲历并见证了同仁医院通过“光明行”把优质医疗送到边远地区 , 帮助当地百姓重获健康的过程 。 “只要有需要 , 医院什么时候派我去我就什么时候去 。 我每年几乎都会被派出去1-2次 。 时间长则一个月 , 短的话一两周 。 ”
六上青藏高原 , 跟随医疗队走遍大江南北 。 张红言从最初的助手渐渐成长为能独立完成白内障手术的医生 。
2017年 , “光明行”活动走进四川大凉山 。 在做近视眼筛查的时候 , 医生发现了一个眼睛受过外伤的小姑娘 , 诊断为外伤性白内障 。 外伤性白内障对视力影响非常大 , 一般都要经过手术治疗 。 小姑娘受伤后一直没看过医生 , 受伤的眼睛几近失明 , 而且她正在读高中 , 即将面临高考 。
张红言当即决定 , 立马手术!
手术后 , 小姑娘的视力恢复到了0.8 。 医院随后术后跟踪时了解到 , 她还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 “她眼睛复明后告诉我 , 是医生让她重见光明 , 她觉得医生很伟大 , 希望自己以后也做医生 , 而且是眼科医生 。 知道她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 据说还学了医 , 我挺开心的 。 ”张红言说 。
白内障|同仁医院“光明行”:为逾4万白内障患者找到光明文章插图
“光明行”活动中 , 张红言在为患者进行白内障复明手术 。 受访者供图
“光明行”的队员们不仅自带设备、耗材 , 为当地群众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 , 还给学生们做近视筛查、验度数 , 回到同仁医院配好眼镜后 , 再给学生们寄过去 。 此外 , 队员们还捐赠先进眼科手术设备和器械药品 , 在当地开展学术讲座、临床带教 。
张红言记得 , 刚参加“光明行”活动的几年 , 有不少偏远地区的医院条件非常差 , 没有裂隙灯、眼底镜 , 只能用手电筒诊断患者是否患有白内障 。 甚至有的医院只有一个耳鼻喉科医生 , “什么病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