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日前 , 某饮料公司因其乳茶产品因在标识和宣传中未说明“0糖”和“0蔗糖”的区别向消费者致歉的消息引发关注 。 “0蔗糖”并不等于“0糖” , 国家标准规定 , 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就可称为“无糖” 。
文章插图
【饮料|“无糖”饮料并非完全不含糖 买饮料学会看标签】“无糖”饮料并非完全不含糖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生活频道了解 , 所谓“无糖”饮料 , 实际上是指饮料中碳水化合物或者糖的含量低于标准的“0”界限值 。 而我国标签标准规定 , 当营养成分含量低于某一个界限时 , 由于含量低微 , 对人体营养健康的影响微不足道且数值的准确性较差 , 则可以标示为“0” 。
实际上 , 根据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规定 , “无糖”的要求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 。 也就是说 , 每100克或每100毫升食品中糖含量等于或低于0.5克 。
以一瓶300毫升的“无糖”饮料计算 , 其所含糖的含量约为1.5克 , 因此 , 饮料包装上所谓“无糖”并非完全不含糖 , 只是含量比较低而已 。 同样 , 与“无糖”饮料类似的“低糖”饮料 , 国家标准也规定 , 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5克 , 就属于“低糖”食品 。
研究发现:无糖饮料会伤害牙齿
虽说“无糖”饮料中糖含量并不高 , 但是否可以经常喝呢?据中国质量报报道 , 为了获得较好的口感 , 企业在“无糖”饮料中都会添加甜味剂来替代蔗糖 , 也就是所谓的代糖 。 据了解 , 我国允许使用的甜味剂有20种 , 不同甜味剂的差别主要在于成本和口感 。
以阿斯巴甜为例 , 有研究表明 , 阿斯巴甜会升高体内胰岛素 , 这同样会导致脂肪堆积 。 因此身体需要更多糖分会导致过多饮用“无糖”饮料 , 而这些喝进去的饮料还不会转化为身体所需能量 , 也很难被身体代谢 , 只会在身体里堆积并转化为脂肪 。
另据澳大利亚一项研究表示 , 在大范围对饮料进行测试后发现 , 虽然无糖食品能够减少龋齿的风险 , 但是它们仍然可能因为较高的含酸量而损坏牙齿 , 进而侵蚀牙齿内部 。
那么 , “无糖”饮料是否就不能喝了呢?以阿斯巴甜为例 , 对一般人而言 , 阿斯巴甜每日每千克体重40毫克的摄入水平非常安全(对体重60千克的人 , 这一摄入量大约相当于13罐无糖饮料) 。 因此 , 只要在人体合理范围内 , 适当饮用也无妨 。
买饮料学会看标签
据了解 , 目前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标注非常严格 , 厂商必须清楚标注所有的食品添加剂 , 且要放在食品添加剂一词后面 , 让消费者明白 。 日常生活中如何学会读饮料成分表?下面这些建议 , 可供参考 。
1、产品配料表 。 按照产品习惯 , 产品配料中含量最多的配料放在最前面 , 如果含量最多的是各种添加剂和白砂糖 , 一定要慎买 。
2、营养成分表 。 营养成分表中各种成分含量也是重要参考 , 应选择低热量、低脂肪、低糖产品 。
3、添加剂 。 看特殊名字如柠檬黄、胭脂红等 , 一般是色素;看到带味道的词汇 , 如甜蜜素、阿斯巴甜、甜菊糖等 , 通常是甜味剂;看到带胶的词汇通常是增稠剂、凝胶剂和稳定剂等 。
- 东莞康华医院|年会聚餐挂横幅:“手术室里全是钱!”东莞康华医院:内容确实不妥
- 昆德拉为什么说“只活一次就好像没有活过”?看完《开端》,我悟了
- 又一“李子柒”爆红:逃离深圳12年,没想到她活成这样
- 女人越来越“花心”的原因,看完你就知道了
- 血液透析|“伟大的白衣天使,肾友们为您点赞啦”透析老人春节前写歌致谢医护人员
- 院工会|宝鸡市人民医院院工会开展“喜迎新春送祝福”活动 ——传递年味 送去祝福
- 世卫:疫情三月将结束,建议取消国际旅行限制!话音刚落,“奥密克戎的妹妹”来了……
- 诊疗|“这样的服务真贴心”
- 60岁老人拆迁款高达500万,老人崩溃哭闹
- 胸痛|冠心病号称“人类第一杀手” 要注意日常的保健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