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特殊时期为家长提供特别的家庭教育指导 , 全国妇联推出了“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微信栏目 , 家长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微课学习家庭教育知识 。
“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总628期)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爸妈进化论 作者:昱小涵 (已获授权)
前些天小区发生了一件令人后怕的事情 。 晚上八九点多 , 六岁的男孩付付不小心犯错后 , 被妈妈撵到门外 , 并怒斥别回家了 。 没多久 , 等付妈消了气 , 打算让付付回家的时候 , 门外却没了他的身影 。 付妈便开始疯狂发动全家人到处寻找孩子 , 万幸付付被找到时毫发无伤 , 可谓虚惊一场 。 原来 , 被赶出家门 , 付付一气之下想着去村里的爷爷家 。 幸运的是 , 在小区不远的十字路口付付遇上了同村的村民 , 被老乡安全的送到了爷爷家里 。
不论是无心之过还是有意为之 , 小孩难免会犯错 。
但身为父母 , 千万不要像上述案例中的妈妈一样 , 因一时之气去惩罚孩子 , 以免造成难以挽回的遗憾 。文章插图
惩罚裹藏着伤害
惩罚看似能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 但实际会给孩子造成极难治愈的“后遗症” 。
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新闻:
哥哥因犯错被妈妈墙边罚站 , 妹妹心疼哥哥 , 便递给哥哥一团纸来安慰哥哥 。 没想到平日里宠爱自己的哥哥呵斥道:“给我走啊!”并推了妹妹 , 弄得妹妹满脸委屈 。 哥哥因犯错被惩罚的怒气就这样撒到了无辜的妹妹身上 。
因为心智不成熟 , 孩子在被惩罚的时候 , 很少会这样自我反省:惩罚我是因为我做错了事 , 其实是爱我的 , 是想让我变得更好 , 我怎样才能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
孩子在受到惩罚时 , 不会发觉自己内心做了什么样的决定 , 但他们未来的行为举止就建立在这些潜意识之上 。文章插图
不久前 , 同事下班回家后发现马桶堵了 。
一再逼问 , 孩子才吞吞吐吐地承认是自己不小心把整卷纸掉到了马桶里 , 担心被父母发现后责罚 , 心急之下打算冲掉 , 没想到反而把马桶堵住了 。
在《正面管教》书中 , 作者指出惩罚会导致这4个后果:
【孩子|“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总628期)】①愤恨——这不公平 , 我不能相信大人!
②报复——这回他们赢了 , 但是我会扳回来的 。
③反叛——我偏要对着干 , 证明我不是必须要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
④退缩——偷偷摸摸 。 下次绝不能被抓到 。
父母们滥用惩罚手段 , 并不是不爱孩子 , 而是很少去认同惩罚的背后全是对孩子的伤害 。
惩罚透露着无奈
孩子犯错的时候 , 父母大多是急着帮孩子改正错误 , 或是恨铁不成钢 , 常常条件反射地去责罚孩子 , 而不是单纯地借机惩罚 。
惩罚像是植入大脑的程序 , 想改掉却不得不遵循指示 。 父母陷入“惩罚旋涡”是这3种思想作祟 。
1、认为犯了错就得惩罚 , 不惩罚就是对其错误行为的默许
在生活中 , 这样的场景很常见:
调皮的小男孩在犯错后 , 被爸爸满屋子追着打 , 可是又追不上 , 妈妈喊道:“别再追孩子了 。 孩子会改掉这个错误的 。 ”爸爸怒回:“不打他他以后还会再犯 , 打了才会改 。 ”这位爸爸就跟很多父母一样 , 把惩罚当做金科玉律 , 认为惩罚就是在解决问题 , 渐渐形成“你一犯错我就罚”的单向应激反应 。文章插图
2、罚了没改 , 是因为罚的不够重
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惩罚了犯错的孩子后 , 屡教不改不是方法不对 , 而是惩罚力度不够狠 。 于是在惩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惩罚不是方法 , 只会让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 。
3、想要立竿见影 , 无法延迟满足感
《少有人走的路》中这样写道:很多孩子经常受到严厉的责罚 。 即便小有过错吧 , 父母也会怒不可遏 。
辱骂 , 威胁 , 恐吓 , 掌掴 , 脚踢 , 鞭打 , 拳击 , 可谓花样翻新 。 这种父母是无法延迟满足感的父母 。
因为他们希望立竿见影 , 而惩罚满足了他们这种期待 。 他们也就不会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面对孩子的错误 , 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文章插图
措施 , 凸显着疼爱
- 东莞康华医院|年会聚餐挂横幅:“手术室里全是钱!”东莞康华医院:内容确实不妥
- 昆德拉为什么说“只活一次就好像没有活过”?看完《开端》,我悟了
- 又一“李子柒”爆红:逃离深圳12年,没想到她活成这样
- 女人越来越“花心”的原因,看完你就知道了
- 血液透析|“伟大的白衣天使,肾友们为您点赞啦”透析老人春节前写歌致谢医护人员
- 院工会|宝鸡市人民医院院工会开展“喜迎新春送祝福”活动 ——传递年味 送去祝福
- 世卫:疫情三月将结束,建议取消国际旅行限制!话音刚落,“奥密克戎的妹妹”来了……
- 诊疗|“这样的服务真贴心”
- 60岁老人拆迁款高达500万,老人崩溃哭闹
- 胸痛|冠心病号称“人类第一杀手” 要注意日常的保健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