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吉大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神经外科联合开展第25个“世界帕金森日”义诊活动

2021年4月11日是第25个世界帕金森日 。 为提高公众对帕金森病的关注度 , 帮助大家实现“人人可享 处处可及”的健康 ,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神经外科于9日上午9点-10点 , 在门诊大厅联合开展了义诊活动 。
帕金森病|吉大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神经外科联合开展第25个“世界帕金森日”义诊活动文章插图
“知帕不怕 , 治帕有方” 。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是吉林省第一个开展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疾病多学科合作中心 , 手术数量和质量均在地区内占据领先地位 。 作为吉林地区代表性的帕金森诊疗中心 , 医院拥有专业的神经内外科专家阵容 , 先进的诊疗设备 , 能够帮助患者制定规范化、系统化、全面完善的帕金森病治疗方案 , 同时提供更加科学、便捷的救治康复服务 。
帕金森病|吉大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神经外科联合开展第25个“世界帕金森日”义诊活动文章插图
▲ 神经内科一病区副主任常颖(上)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张金男(下)
【帕金森病|吉大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神经外科联合开展第25个“世界帕金森日”义诊活动】义诊现场 , 神经内科一病区副主任常颖、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张金男针对患者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了专业的讲解 。 现场很多患者都有多年的病史 。 一位患病五年的患者表示 , 在帕金森门诊专家的鼓励下 , 他的病情不但得到有效治疗 , 还培养了摄影爱好 , 他希望帕友们都能正视自己的病情 , 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下午1点 , 专家团队在红事会会场进行了科普知识主题讲座 , 并组织病友进行了现场交流活动 。 在医生的鼓励下 , 很多帕金森患者上台展示 , 分享了自己的抗帕经验 。
帕金森病|吉大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神经外科联合开展第25个“世界帕金森日”义诊活动文章插图
帕金森病|吉大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神经外科联合开展第25个“世界帕金森日”义诊活动文章插图
▲ 帕金森患者表演节目
神经内科一病区副主任常颖介绍 ,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科疾病 , 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 , 成为困扰很多老年患者的顽固疾病 , 也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 其病程长 , 后期对患者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 。 由于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如颤抖、走路不稳、动作缓慢僵硬、少言寡语等 , 往往被误认为是老年人的正常现象 , 从而造成帕金森病患者的就诊率非常低 , 经常出现漏诊现象 , 且帕金森病在临床表现上与很多疾病极为相似 , 不容易辨认 , 大部分非专科医生无法正确诊断帕金森病 , 导致疾病误诊率非常高 。
从1997年开始 , 每年的4月11日被确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 。 吉大中日联谊医院已经连续7年举行这样的义诊活动 , 旨在提升大众对帕金森病的认知 , 提升医生的帕金森病诊疗水平 , 最大程度的造福帕金森病患者 。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张金男介绍 , 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在病程早期往往能获得良好的药物治疗效果 , 这段时间称为“蜜月期” 。 随着疾病发展 , 药物效果会减弱、有效时间缩短 。 当过了药物的“蜜月期” , 也便是外科手术进行干预治疗帕金森的最佳时机 。 帕金森病人若能早期发现并及时进行规范治疗 , 通过药物和脑起搏器手术进行干预 , 可基本过上趋于正常人的生活 。 目前 , 脑起搏器疗法已经成为业内和患者群内广泛认可的帕金森病外科治疗方式 。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小睿
编辑:马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