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结核病是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传染病之一
据估计 , 世界人口中有四分之一感染了结核菌 。 这些人既不会生病也不具有传染性 。 但是 , 他们发展成结核病的风险更大 , 尤其是免疫力较弱者 。 为他们提供结核病预防治疗 , 不仅可保护他们免于患病 , 还可以减少社区传播风险 。
文章插图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要点
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文章插图
认识结核病
文章插图
1 结核病=肺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 这种病菌会入侵全身的器官 , 由于常见的感染部位是肺 , 所以常常称为肺结核 。
作为结核病的“元凶” , 结核杆菌的可怕之处有4点:
“传染”会借助空气、灰尘、口水等载体进入周围的人的身体里面 。
“霸道” 会侵蚀除牙齿、指甲和头发外的人体所有器官 , 特爱侵蚀肺部 。
“狡猾” 懂得长期潜伏 , 首次进入人体不会有很明显的症状或发病 , 但第二次进入的话 , 结果就远远不一样了 。
“顽固”对干燥、寒冷、酸性或碱性环境都有非常强的抵抗力 。
2 它是如何传染的?
一般来说 , 结核病多数通过呼吸道感染 , 当患有传染性肺结核病的人吐痰、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 , 甚至是说话“漏风喷口水”等等 , 都会把含有结核杆菌的痰液带出体外 , 从而通过空气、灰尘传播 , 进入吸了这些飞沫的健康小伙伴体内 。
所以 , 到公共场所或者人流密集的地方 , 最好还是备一个口罩吧!
3 要这样预防结核病
任何疾病的预防都胜于一切 , 结核病也不例外 。 只要方法正确 , 不会给结核杆菌一丝“觉醒”的机会 。
增强免疫力 对于婴儿来说 , 最好的方法就是接种卡介苗 , 一般来说新生婴儿一出生就应该接种;对于成人来说 , 应在饮食与运动上面来增强自身免疫力 , 多吃蔬果、多晒太阳、戒烟戒酒准没错 。
讲究卫生 平时居住的地方多开窗户通风、多打扫卫生 , 同时要勤洗手 。 不管在哪里 , 都要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 。
远离喷嚏源尽量少去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 , 注意回避打喷嚏、咳嗽等“潜在源头” 。 在高发时期 , 也可考虑带一个口罩出门哦 。
身体检查定期的健康体检也是必要的 , 特别是糖尿病、艾滋病等患者 , 一定要控制好病情 。 在这些基础上 , 还要注意作息规律 。 如果连续咳嗽2周 , 或咳嗽有痰、带血丝 , 就要到医院好好检查检查了 。
儿童结核病
1 什么是儿童结核病?危害是什么?
初生至14岁儿童所患结核病称儿童结核病 。
儿童结核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 , 70%-80%为肺结核 。 由于儿童免疫力较低 , 容易发生严重肺结核、肺外结核病和血行散播性结核病如粟粒性结核病、肠结核、骨结核和结核病脑膜炎等 。 如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 , 可引起各系统严重并发症如呼吸衰竭、大咯血、气胸、肠梗阻和脑疝等 , 可危及患儿生命 。
2 怀疑儿童结核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病原学检查:能配合留痰的儿童 , 收集痰液进行病原学检查;对于不能配合的幼儿 , 可以考虑用咽拭子、胃液等方式获取标本 , 进行病原学检查;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特异性γ干扰素释放试验;
影像学检查:怀疑肺结核的儿童均需进行胸片检查 , 胸片表现不典型者需进一步进行CT检查;
怀疑肺外结核 , 应进行其他相关检查:如B超、相关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
3 儿童结核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早期:早诊断 , 早治疗 , 病变较易恢复;
适量:根据患儿体重决定抗结核药物剂量 , 既能发挥有效的杀菌或抑菌作用 , 同时患儿也易耐受;
联合:充分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 , 消灭病灶内不同状态的结核菌 , 以保证疗效;
规律:用药不能随意间断;
全程:防止复发 。
家有肺结核患者必掌握的消毒方法
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停留在不同的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体 , 藉以切断传播途径 。 周围人群中存在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时 , 可以采取以下四种消毒方法:
加热或煮沸 结核菌经100℃煮沸后立即死亡 , 70℃10分钟、60℃1小时可杀死 。 食具、痰液等可用此法消毒 。
空气消毒 肺结核患者住的房间或办公室可以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方法消毒 。
- 没有它,周围世界将不复存在!能瞬间穿透我们目前所见的全部物质
- 日本首度公开立场轰动世界,美国彻底玩完,中国全面领先中···
- 麻风|三元区开展2022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宣传活动
- 眼科|发挥中医眼科在眼病防治中的作用!《“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印发
- 明光市|市卫健委副主任雷晶晶赴明光市开展2022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慰问活动
- 中国最烧钱的工程,竣工后成世界奇迹
- 结核病日|2022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主题发布
- 北京大学|新首钢队列项目探索心血管病防治模式
- 中药学院|冬奥志愿者张晓冰:让世界看到中医之美
- 文峰社区|徽州区文峰社区:“两癌”防治宣传 关爱女性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