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平日身体健康却突发“心梗”原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作祟

【低密度|平日身体健康却突发“心梗”原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作祟】红网时刻2月26日讯(通讯员 易娜)“谢谢你们耐心细致的工作 , 让我意识到病情的严重性 , 将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更感谢你们认真负责的职业精神 , 将我家人的病情隐患及时排查了出来!”49岁的黄女士握着长沙市第四医院心血管二科副主任王剑的手 , 激动地说 。
故事发生在2月19日上午 。 在家休息的黄女士突发胸闷 , 因为症状轻微 , 平日体健的黄女士未予以重视 。 2月20日 , 黄女士早上起床后又出现胸闷 , 特别不舒服 , 到长沙市第四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 。 心电图检查显示“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建议“急诊冠脉造影+支架植入手术”等治疗 。
然而 , 黄女士得知病情后 , 不愿接受罹患重病的现实 , 经医生耐心讲解 , 才同意入院治疗 。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脏血管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 , 不及时治疗会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 危及生命 。 心血管二科主任、主任医师欧阳定安带领团队一边研究治疗方案 , 一边耐心和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 , 建议黄女士积极配合治疗 , 以免悲剧发生 。
术中 , 医疗团队发现患者心脏血管三支均有狭窄病变 , “罪犯血管”为完全闭塞的右冠状动脉 。 右冠状动脉闭塞会导致右心功能的下降 , 如果不及时开通血管 , 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低血压状态 , 且这种低血压可以诱发心源性休克的发生 , 有引起猝死的可能 。 另外右冠状动脉闭塞会出现房室结以及希氏束的缺血 , 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 如果不及时开通血管 , 黄女士也可能会出现心率减慢 , 甚至引起室颤导致心脏骤停 。
副主任王剑和副主任医师刘燕飞组织带领介入团队 , 给患者实施冠脉支架植入术 。 手术进展顺利 , 开通了闭塞的血管 , 将身陷危重病情的黄女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
术后 , 逐渐康复后的黄女士百思不得其解 , 才刚刚49岁 , 还未绝经 , 有雌激素的保护 , 每天锻炼身体 , 不吸烟不喝酒 , 没任何不良嗜好 。 平素体健的自己怎么会得“心梗”了呢?自己体型还挺“苗条”的 , 不爱吃肥肉 , 为什么这么倒霉“中招”呢?
王剑详细地询问了黄女士发病史及家族相关病史 , 再分析了其血脂检查结果 , 发现患者总胆固醇7.73mmol/l , 低密度脂蛋白5.28mmol/l , 严重的高脂血症 , 患者之所以会这么“倒霉” , 可能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惹的祸” , 建议黄女士亲属也行血脂检查 。
黄女士亲属接受王剑建议 , 均做了血脂检查 , 检查结果让黄女士亲属大吃一惊 。 黄女士44岁妹妹血脂结果为总胆固醇6.76mmol/l , 低密度脂蛋4.75mmol/l;黄女士16岁和14岁女儿的血脂检查结果分别为:总胆固醇5.03mmol/l , 低密度脂蛋白3.28mmol/l;总胆固醇6.24mmol/l , 低密度脂蛋白4.09mmol/l 。 这意味着 , 黄女士三位亲人均患有严重的高脂血症 。 黄女士亲属都按照医嘱进行降脂等治疗 。
王剑介绍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遗传性的高脂血症 , 可以导致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 , 进而导致早发的严重冠心病 , 通常在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后 , 才会被“发现” 。 其实FH病人从小就会出现高胆固醇血症 , 只是没有特别显著的自我感受 , 因此通常情况下是“不自知” 。 而实际上 , 在人群水平里 , FH病人的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病率至少是正常人的3倍 。 并且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 , 呈显性遗传模式 。 这意味着 , 一旦病人确诊该病 , 那么病人的直系亲属(父母、同胞兄弟姐妹、子女)有一半的概率也是病人 , 因此容易代代相传 。 但如果能在早期及时发现FH , 并进行有效治疗 , 还是可以避免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 因此体检需要常规查血脂 , 血脂高需尽早到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 , 明确有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 做到早发现 , 早诊断 , 早治疗 , 改善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