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丽|走路缓慢、握力下降?这是疾病的征兆,得治

付丽|走路缓慢、握力下降?这是疾病的征兆,得治文章插图
钟奶奶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正在做运动 。
红网时刻2月24日讯(通讯员 范燕)眼前这位精神抖擞的老人是87岁的钟奶奶 。 就在2个月之前 , 钟奶奶因胸痛、气促 , 连吃饭、刷牙都喘不过气 , 经长沙市第三医院老年病科十一病室医护人员的紧急救治 , 最终转危为安 。
然而 , 细心的医护人员却发现 , 虽然老人病情稳定了 , 但是钟奶奶终日紧锁眉头、不愿下床活动 。 为什么病治好了 , 老人家却不愿意下床活动了呢?
老年病科十一病室副主任付丽道出了钟奶奶的担忧:“老人家经过心绞痛、心衰紧急救治后 , 担心疾病反复、认为疾病恢复宜静不宜动 , 迟迟不肯下床 。 ”
“然而长时间久坐、久躺不动 , 这种几乎静止的生活也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影响 。 ”付丽坦言 。
经全面评估 , 老人被确诊为肌少症 。 后经医护人员鼓励 , 老人逐渐开始规律锻炼 , 精气神也越来越好 。
付丽解释 , 肌少症 , 通俗地说 , 就是“肌肉减少症” , 是一种进行性、广泛性的骨骼肌疾病 。 随着年龄增加、运动减少、蛋白质摄入不足等因素 , 肌肉逐渐萎缩、减少 , 肌肉强度下降 。
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发现 , 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至少20%患有肌少症 , 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这一比率则高达50% 。
付丽提醒 , 肌少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 肌力减弱 , 使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 造成行走、坐立等日常动作完成困难 , 甚至导致平衡障碍、难以站立、极易频繁摔倒 , 增加了再住院率、致残率及死亡率 。
对于伴有慢性心衰、慢性肾病、慢阻肺等其他疾病的老年人 , 由于这些疾病本身也可引起肌肉减少 , 患病后将进一步加重肌肉减少的程度 。
付丽指出 , 肌少症的早期筛查非常重要 , 如果老年人发现自身虚弱乏力、走路缓慢、握力下降 , 日常活动能力减低等 , 这个时候应当前往医院进行握力、步速等肌肉功能的筛查及体脂分析仪肌肉质量的测定 , 以判断是否存在肌少症 。
付丽提醒 , 早期有效干预 , 可预防、延缓、甚至逆转肌少症的发生 。 补充足量优质蛋白质、维生素D等营养干预措施是基础 。 积极运动是关键 。 老年人即使合并多种疾病 , 亦应选择适宜、规律的运动 , 而抗阻运动、包括抗阻运动的综合运动有益于肌少症的防治 。
【付丽|走路缓慢、握力下降?这是疾病的征兆,得治】付丽建议 , 老年人可开展以抗阻运动为基础的运动(坐位抬腿、静力靠墙蹲、举哑铃、拉弹力带等) , 每次20~30分钟 , 每周不少于3次 , 能有效改善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 。 行走、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和打太极拳也是不错的运动选择 。